潘展乐超孙杨数据背后:长池、短池的区别及难度对比
如果你不认识小时候的潘展乐,可能会以为哪家的小孩上这儿吹牛来了。可昨天刚结束的世界泳联短池世界杯仁川站400米自由泳决赛中,潘展乐以3分36秒43的成绩夺冠,不仅创造了中国选手在400米短池自由泳上第二好的成绩,而且实现了自己小时候吹过的牛,他真的比孙杨还快了。

先来说说短池与长池的区别。一般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游泳池长度为50米,即长池,短池则只有25米。起源于70年代左右的欧美,1993年才举办了首届短池游泳世锦赛。

既然短池赛场的长度只有长池的一半,那同样的距离运动员就需要增加转身次数。比如100米游泳,在长池中只需要转身一次就能完成,短池则是三次。如果是1500米的话,城池需要转身29次,短池则是59次。既然短池的转身次数差不多是长池的一倍,那是不是比长池更耗体能,所以用时也比长池更多呢?其实不然,仔细观察游泳比赛,你会发现运动员在转身蹬壁之后才是最快的。真正开始在水面游却不如潜水的时候速度快。因为蹬壁之后可以借力,而且潜在水下的时候阻力最小,浮出水面之后定就没那么快了。

在绝大多数运动员身上,短池游泳的用时都是要少于长池的。比如上文说过,潘展乐超越孙杨名列国内第三。孙杨的短池400米自由泳最好成绩是3分37秒10,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400米长池自由泳,孙杨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是3分40秒07。美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凯蒂莱德茨基是女子1500米自由泳长池短池双向世界纪录保持者,短池最好成绩是15分08秒24,长持最好成绩则是15分20秒48。所以说即便是世顶级游泳运动员,短池也都是比长池更快的,除非不会转身蹬壁技术的人才无法享受到短池的优势。不过那样应该也成为不了职业运动员。
那么短池游泳是如何诞生的呢?其实很简单,就是在训练中被发明的。像奥运会、世锦赛那种规格的比赛,要求泳池的长度是50米,宽度是25米。这样的一个场地横过来不就刚好成了长25米宽50米的短池了吗?同样的场地,长池只能设置八个赛道,短池就成了16个赛道。为了提高训练效率,很多游泳队就会这么把城池横过来进行短池训练。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主办方,为了提升比赛效率,减少场次,率先开始尝试短池比赛。这么一来二去,短池游泳就慢慢走上了正规比赛的舞台。
短池游泳适合那种爆发力好的短距离运动员,比如潘展乐。长池游泳则适合那些耐力更好的中远距离运动员,比如孙杨。所以说把短池和长时成绩放在一起比较纯熟耍流氓。不过潘展乐这次确实是在同样的400米自由泳,同样的25米短池项目上快过了孙杨。期待潘展乐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记录。